四国巡礼是巡游与公元800年时的高僧弘法大师空海有很深渊源的寺院,周游散布于德岛、香川、爱媛、高知四国4县的88处圣地,全程约1,200公里的壮大巡游型朝圣之旅。

四国巡礼的传统已经传承了1,200多年,今人仍然热衷于此。

遍路的涵义

四国遍路(也称“御四国”)是指追寻公元800年前高僧弘法大师(空海)修行的足迹,呈环形巡拜四国的88所圣地的参拜之旅。这堪称是世界上史无前例宏大的寺院巡礼。遍路全程1400km,巡拜者可在巡游的同时感受四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,还可以和性情温和的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沟通。结束遍路之旅后,人们或许会发现一个与此之前完全不同的自己。巡拜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宗教修行,也有人为了治疗疾病、供奉先祖、祈祷家人平安等。另外,还可以恢复精神,自我认识。甚至还有以观光旅行为目的的人。巡拜的目的实在是因人而异的。现代人对遍路之旅已有了新的认识,更多人将其视为一次解除身心疲劳的旅行。
像收集纪念章比赛而到达目的地一样,这本身并不是巡拜的目的。因为这是一次“神圣的旅行”。所以当地人也会温和而又严肃地迎接巡拜者。但也不要将这一过程想得过于艰辛,姑且先开始这一旅程,往往人们在巡拜的过程中会增强信心,并获得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,由此,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。遍路的大门始终都是敞开的,它不分国籍、服装、性别、年龄、贫富等等,它包容任何一个人,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―宽容。
激情澎湃的充实之旅,艰苦严肃的神圣之旅。您是不是也想巡拜心灵的故乡四国呢?

四国遍路的历史

四国遍路于12世纪首次被记载在文献当中。一般认为,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,确立了像现在这样的巡拜88所圣地的形式。由于近几年汽车的普及,利用汽车进行巡拜之旅的人不断增加,呈现出与步行巡拜时代所不同的景象。另一方面,传统的步行巡拜也在不断增加。

巡拜的方法

巡拜方法因人而异。除了下表所示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外,还可以利用自行车、摩托车、电车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。

●步行巡拜
需步行约1. 400km(平均每天行走30- 40km)。这是一种重视传统与修行的方法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方法对费用、天数、体力等要求最为严格特别要注意对身体状态的调节。

●乘公车巡拜
旅行社或公共汽车公司会为巡拜者安排日程、饮食、住宿等。有多种方案,只要报名,就有“先驱者”导游为您进行详细的说明,极易理解。选择这一方法的人最多,您可以到公共问讯处进行咨询。

●乘汽车巡拜
这是利用主要车站和机场的租赁汽车边开车兜风边巡拜的一种方法。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任何季节进行巡拜。另外.还可以涉足一些寺院以外的远距离的游览胜地和住宿设施,能够自由地制定计划。这要具备一定的四国道路网和日本交通法规的知识,还要特别注意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。

●骑自行车巡拜

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巡拜
利用电车、公共汽车等巡拜于寺院之间的一种方法。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计算所需时间。

时节

从气温和气候的角度考虑,春天的3月、 4月、5月以及秋天的10月、11月是比较适合巡游的。6月、7月是梅雨季节,雨水较多,而9月又比较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。懒户内海一侧是日本降水量最少的地区,与此相反,太平洋一侧则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。在气温方面,懒户内海一侧与太平洋一侧没有太大的差别。请根据季节的不同做好准备。

寺院的起点

一般是从德岛县的1号寺院出发,依顺时针环游四国,最终以香川县的88号寺院为终点来进行巡拜(按顺序巡拜)。但也不一定非以1号寺院为起点,不按寺院的序号巡拜也是可以的。只是前一种方法可以参照沿途所设的大量的指示牌,这样可以降低迷路的风险。另外也有根据自身情况只在周末逐步地进行巡拜(分片渐进巡拜)。
纳经时间
于寺院的纳经所中,在纳经帐上签下墨书,加盖朱印这一事务的受理时间大约为 7:00~17:00(请将行程时间安排得充裕一些)

巡拜者的装备

以下所列举的虽然不是必需携带的物品,但却是传统的工具。装备最少的时候只有金刚杖和纳经帐。
如果身着巡拜装束的话,别人就会认出这是巡拜者,会接纳他,会传他以佛道,会热情地问候他。在等一号寺院灵山寺中,巡拜者可以备齐全套用具,其他各寺院中也有很多出售这些装备的地方,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添置。
1 菅笠 (sugegasa)
最适合防晒防雨。礼拜时,即使在大堂当中或是面对着僧人也可以一直带着。在其正面写着意为“弘法大师”的梵文。

2 白衣、白色装束 (hakui)
表示清净整洁,纤尘不染的样子。据说,这是一种曾经意味死亡的装束,即不管在哪里死去都无所畏惧的觉悟。对于女性来说,也用作安全衣穿。

3 念珠 (juzu)
对于日本人来说,念珠是离身体最近的佛教用具。手持念珠,面向佛祖双手合十,烦恼就会烟消云散。也可以积蓄功德。

4 持铃 (jirei)
正式地诵读经书的时候,要摇动持铃。持铃所发出的声音不仅可以拂去参拜者心头的烦恼,挣化之灵,还能够让人们听到清净之心的回响。

5 头陀袋 (zudabukuro)
用于存放除经书,纲经帐之外的巡拜时的必需物品。也称为桑或袋。可防水。

6 轮袈裟 (wagesa)
从颈部垂至前胸的简略式袈裟。身着轮袈裟就意味着归依佛教,是参拜圣地时的正式装束。但在吃饭和去卫生间的时候要將它脱去。

7 金刚杖 (kongozue)
被称为是引导着巡拜者的“弘法大师” 的化身。据说,金刚杖还曾充当过死在路上的巡拜者们的墓标。

8 经本 (kyohon)
里面记载了般若山经、真言等。读经的时候,即使经书上的内容已经牢记于心,也要看着经书诵读。

9 纳经帐 (nokyocho)
巡游圣地后的凭证,还要在纳经所签上墨书,加盖朱印。

寺院中的巡礼礼教

1 山门
首先,在山门前面向正殿行一个礼。

2 水屋
进行漱口洗手等清理。披上轮架装,准备好念珠。

3 钟楼
撞钟。参拜后撞钟被称为是“归钟”,是一个不好的兆头。

4 正殿
纳礼箱内藏有纳礼和写经。在神前供上灯火,奉上香,献上布施之后,双手合十,开始诵经。
在般若心经传到日本以前的5世纪,中国高僧玄奖三藏走访日本、印度并将般若心经译成了汉语。在日本所诵念的般若心经并没有被译成日语而是沿用了汉语的读法。在日本无论什么宗派都诵念此经文,可称得上是万能经文了。

5 大师堂
和在正殿一样,供人们参拜,诵经。

6 纳经所
在纳经帐上加盖朱印。(收费)

7 山门
走出山门前,再回过头来行一礼。

关于爱媛的札所

从“发心道场”德岛、经过“修行道场”高知,到达“菩提道场”爱媛。“菩提”是指斩断烦恼达到彻悟的境界,爱媛是距离起点最远的地方,也是四国八十八所巡礼的折返地。沿着宇和海和丰后水道穿过西日本最高峰--灵峰·石槌山,前往风平浪静的濑户内海的路上,散布着四国遍路中数量最多的26家寺院。距离结缘之路还很漫长。